春节期间
不少回乡的新兴人
还有来新兴旅游的朋友
由衷的发出感叹
新兴一年一个样
大到城市规划建设
小到人文服务环境
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兴正向人们展现着蓬勃的发展潜力
但新兴发展脚步不会就此停滞
未来新兴,还会越来越好
在2023年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
提到了今年工作重点
释放出众多利好讯息
今天我们截取一些要点和大家回顾下
聚力固根基稳增长,推进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
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融通、品牌建设、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精准助力现代农业、金属智造、全域旅游等支柱行业及前30家重点规模以上企业稳健发展。
加快推动筠诚和瑞、凌丰家品、通力定造、祥利科技等企业上市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力争引进1个投资30亿元以上、3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和一批投资超亿元优质项目。集中力量推进计划总投资542.21亿元的76项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凤铝铝业、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建设,确保粤西中心冷链、欧德罗厨具等项目年内投产。
加快推动华陶、汇远、志祥、致胜等陶瓷企业总部落户。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一批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应急备用水源规划设计工作。
利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辐射带动,提前谋划水台空港经济区。
千方百计激发消费潜力
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纵深拓展县镇村三级电商、物流、商贸体系,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布局建设,积极发展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网订店取”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
培育一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托幼、康养、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精心谋划开展各类促消费行动,扩大房产、汽车、家电等大宗实物消费和文旅、餐饮、住宿等服务体验消费。
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外资
支持不锈钢(铝制)餐厨具等重点外贸企业加强工艺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推动不锈钢餐厨具出口产品标准互认,大力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及境外知名品牌展会,向省申办首届金属智造产业不锈钢(铝制)餐厨具博览会,构建和打响“新兴煲”等外贸品牌体系。
聚力提质量拓增量,推进三大抓手做大做强
推动园区经济扩能增效
优化新成工业园“一园多区”开发运营模式,推进北园三期和东园东成片区、稔村片区开发建设,落实“三个15”工程,围绕万洋众创城、凤铝铝业、粤西中心冷链等项目加快打造“产业园中园”,做大做强金属智造、生物科技、有机食品、先进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园区总产值突破150亿元。
加强镇村产业疏导培育。
借助顺德区帮扶强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发挥产业园区辐射作用,因地制宜疏导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到镇村。
加快建设天堂镇高效奶牛养殖场、太平镇蓝莓产业基地等55个已疏导落地的镇域产业项目,力争新培育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1个、专业村3条。
加快特色资源挖潜转化
持续擦亮“禅文化”名片,加快旅游“三创”步伐,加快建设金水台生态康养小镇、悦天下生态旅游度假区、筠城遗址公园、新游客服务中心、惠能文化展示馆等项目,新打造一批特色文旅景点、景区和路线。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强禅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新时代诠释,培育发展特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产业。
做好“水”文章,加快推进禅文化旅游滨水经济带建设和新兴江生态碧道提质升级。
聚力抓改革促创新,推进营商环境更好更优
对标优化营商服务水平。
对照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19个一级指标、77个二级指标”补短板强弱项,抓住“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集成式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升级完善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加快实现政务服务100%“湾区通办”“一网通办”“指尖可办”“最多跑一次”。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与信用奖惩政策体系,以信用促进市场主体依法依规经营。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统筹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大力提升创新平台承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成工业园省级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市中兽药创制与南药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市餐厨具表面改性研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县创新中心等重点科研服务平台;推动县创新中心升级为省级孵化载体。
大力提升创新人才集聚力,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力争新增博士工作站2个以上,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250人以上。
大力提升创新经济引领力,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加速完善融湾交通体系
全力支持广湛高铁项目加快建设。
加快推进广湛高铁新兴南站站前广场与衔接道路、新兴南站至高恩高速通深中通道快速路、云恩高速等融湾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完成建设江罗高速东成互通立交连接线扩建工程、东堤北路(都吉村段)新建工程、清云高速车岗连接线至西二环工程及上跨广茂铁路跨线桥工程。
规划建设县三环路及其延长线、县城至太平生态旅游公路、太平至里洞旅游公路等项目。
落实“按标准提一级”要求,升级一批城区和镇村公路,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
聚力补短板蓄优势,推进城镇建设提质提档
提升城区发展成色
深入实施县城“四提”补短板行动,全力打造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重点加快开发建设县城东部和北部片区。
抓好旧城活化更新二期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东街、开泰街、中山路、解放路、环城东路、环城中路街道风貌,改造升级州盾邨、镇西苑、镇东苑、水泥新邨等4个老旧小区,加快贯通城区瓶颈路,建成平康体育公园、越王湖北入口广场、百合山健身步道等项目。
加快完善智慧城管系统;加强城区“六乱”“两违”综合治理。
彰显圩镇建设特色
因地制宜优化圩镇规划,纵深推进美丽圩镇“10个1+N”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化、高品质、示范性美丽圩镇,力争一半以上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着力加强圩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扎实开展新时代农房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工作,深度挖掘圩镇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红色资源、生态农业潜能,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农贸市场、文体中心、文化公园。
擦亮新兴生态底色
深入推进绿美新兴生态建设。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化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完成1.82万亩高质量水源林更新造林、新造林抚育任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大气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管控治理修复、危废固废规范处置处理、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加强新兴江及廻龙河等5条支流治理,确保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二期)、县城东部生活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县县通”云浮—新兴天然气管道项目建成使用。
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创建工作。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项目、县循环经济环保项目、哈水咀片地生态环境湿地保护工程、村级绿色净化环境整治工程建设;
推动陶瓷等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转型;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林下经济等产业;
打造一批垃圾分类示范区、绿色社区、绿色乡村,创建一批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提升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和生态休闲场所服务覆盖率;
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聚力固成果创特色,推进乡村振兴出新出彩
建设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持续擦亮“温氏集团”名片,大力推进“1+7”现代农业产业园扩能增效。突出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强畜禽种业、生猪、水产、优质鸡、丝苗米、排米粉、茶叶等主导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和“两品一标”认证,研究制定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新培育一批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推动凉果产业、排米粉产业振兴发展,推进凉果工业园提档升级,加快打造以优质鸡猪、高端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水果、生态水产、有机茶叶为核心的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三带”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质建设已基本建成的2条示范带,加快建设精品带、风貌带。综合整治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28条行政村人居环境。
完成河村、龙山塘村等5处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三带”建设。加强“三带”沿线特色资源挖潜转化,办好香荔节、梅花节,增强“三带”建设的经济带动力,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打好强村富民的收入提升总体仗
实施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推动7个“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达产增效,确保完成全县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的目标任务。
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垦造水田力度,年内形成600亩水田指标,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8000亩,全面整治撂荒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深入推进供销社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天堂镇供销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畅通农业服务资源下沉、特色农副产品进城双向渠道。
聚力办实事惠民生,推进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优先稳保就业
优化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扩就业促创业政策,计划新增就业岗位47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对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稳岗力度,深入实施“三项工程”,支持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乡村就业车间,积极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努力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完善普惠性创业扶持体系,加强返乡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大力引导人才返乡创业;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建设健康新兴
加快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和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步伐。
加快建设县中医院新院、第三人民医院、新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扩建、簕竹镇卫生院新院、天堂中心卫生院升级等医疗强基项目。
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争取更多大湾区高水平医院与县内医院结对帮扶,大力引进医疗英才,打造提升一批“名医工作室”。
加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服务扩面提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卫生健康大环境。
优化教育供给
深入推进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实验区,力争入选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实验区。
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将集团化办学延伸到小学,在县城区小学探索建立教育联盟。完成凤凰小学扩建二期、敏行小学、育才附幼建设,新增学位4820个。
推动敏行附幼等10个项目动工建设。擦亮“新兴一中”百年名校品牌。
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三名工程”,大力引进教育英才,建强师资队伍。
建设文体强县
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深化拓展“阵地统一、活动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模式,统筹开展“五大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完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任务。
优化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运营服务。提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镇文化馆(站)等文化设施,建成县委党校、县老干部大学,启动建设县工人文化宫。整合家长学校、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阵地,打造乡村文化“微地标”。
规划建设新体育馆、新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提升社保水平
稳步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应保尽保。加强社会救助事权下放监督指导,确保各镇接得住、做得好。稳步提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县儿童福利院、县救助管理站、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加快创建广东省旅居养老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机构。持续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新兴蓝图已绘就
新起点,新跨越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勠力同心、勇毅前行
新兴必将迈上更高台阶
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
奋进全国百强县新征程上
干出新业绩、创出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