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新兴文明网资讯动态要闻 》正文
新兴县立起爱才重才“风向标”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07-02 21:16:04.0
来源:新兴县委办公室
浏览人数: 人
【字号:
背景颜色:

    近年来,新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打造人才双向奔赴“回迁地”目标要求,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激人才动能、激发人才潜能,为推动新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人才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多次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等媒体采用。

    一、制定“激励+服务”配套政策,营造人才引育“好环境”

    对标大湾区人才政策,坚持打好环境牌、服务牌,以政策机制的后发优势提升人才引育综合竞争力。一是强化人才领导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牢“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的鲜明导向。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党政“一把手”分别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座谈的方式,听取企业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引领全县上下形成人才工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完善人才政策机制。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1+6+2”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制订实施《“新州工匠”引育方案》《总部经济人才激励方案》《人才驿站升级提质方案》等专项方案,以及《博硕英才聚新州实施方案》《新兴英才卡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优诊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等保障文件,形成具有新兴县特色的“X”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提升新兴县人才引育竞争力。三是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出台《新兴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人才服务工作体系,今年春节期间全县处级领导和县镇单位负责人全员上阵,分别组团进企业、进院校、进单位、进基层走访慰问100多名人才代表,获得人才们的一致好评。加强一站式、全流程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人才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入户等问题。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人才补贴、津贴近3000万元,共为25名人才发放礼遇卡,解决100多名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安排66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

 

 

    二、拓宽“刚性+柔性”引才渠道,畅通人才引进“专用道”

    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拓宽引才渠道,开辟引才“绿色通道”。一是坚持瞄准湾区引进拔尖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设立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联络处,大力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平台,打通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引才和用才两大通道,引进吴珍芳教授等一批领军人才,孕育出中芯种业等新晋独角兽企业,“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有关科技成果转化年产值300多亿元。二是实施重点工程引进紧缺人才。持续加大产业人才引育力度,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同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全力引育一批“新州工匠”,夯实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人才基础。培育“新州工匠”1000多名,引进农业、制造业、经济金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0多名。近年来,全县有1个项目、1个团队和10多名人才入选上级人才项目,其中有3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三是坚持情系乡贤引回本土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回乡计划,扶持引导乡贤把项目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吸引大批新兴籍外出人才返乡投资发展,形成人才与资金双回归、项目与产业共推进的良好格局。佛山新兴乡贤冯文波返乡投资超10亿元创立新豪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陈日远教授率团队返乡投资3000万元发展蓝莓产业种植及加工。 


 

    三、建立“驿站+平台”孵化机制,搭建用才留才“创新区”

    全面搭建人才交流和创新创业平台,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一是搭建交流平台汇聚人才。在全市率先实现县镇两级人才驿站全覆盖,驿站至今共签约进站专家400多人、进驻团队60多支,对接企业超1000次,为高层次人才来新兴工作、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提供优质服务平台。二是搭建创新平台成就人才。积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和科研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目前,全县建成国家工程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工作站10家、省级工程中心15家、创新平台27家。同时,新兴县已通过省科技厅的评审,成为广东省向国家科技部推荐的三个全国创新型县之一。


 

    四、优化“用好+育优”培养体系,打造人才成长“快速路”

    坚持把用好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最好方法,让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增长本领、快速成长。一是重用人才促成长。坚持“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给位子”相结合,把引进人才作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去年以来,共调任、提拔7名副高职称专业人才为县直单位正职或副职,选拔多名高层次人才和基层服务人才进入镇级领导班子,推选10多名高层次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二是强化培训提素质。坚持县内培训与县外提升、政府主办与企业自办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县人才培训中心、温氏学院培训基地作用,坚持分系统、分行业、分类别实施人才培养,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开展自主培训,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育能力水平。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培训5000多人次,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1000多人,让广大人才各尽其能、增长本领、快速成长。三是政企扶持提技能。对高层次人才参加学历和职称技能提升给予奖励,扶持和指导企业与高校设立人才定制班,选派人才参加高校研修班,有效提升人才队伍综合技术水平。鼓励更多有资质的企业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载体,推行具有企业特色的新型学徒制培训,依托县内职教中心、技师学院等技能院校,围绕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定制“理论+实操”工学一体教学班,为已经在新的技能人才持续赋能。


 

    五、完善“外引+内育”基层模式,建强镇域经济“驱动器”

    围绕当好全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任务,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引进紧缺人才下乡。聚焦基层所急所需,导向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不断突显人才优势。近年来为镇引进高层次人才40多人、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200多人,补足民生事业发展人才短板。二是精准对接专家兴乡。围绕特色产业对接引进专家学者,帮助解决生产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如对接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张凌云教授,推动象窝优质茶叶种植推广,帮扶当地70多户贫困户脱贫,累计带动村民增收逾1000万元。三是培育本土人才留乡。推动“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落地见效,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158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05人。“粤菜师傅”新兴馆顺利开馆,“新兴家政”服务平台通过第三方验收,三项工程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



 

【点击查看分页:  1  】
TOP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 中国共产党新兴县委员会宣传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承办: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东云浮分公司  云浮市信息协会

备案序号:粤ICP备1901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