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指通过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步提升,达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状态。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由来吧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从上述文件来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必然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那要怎样才能落实这项工作呢?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等部门指明了工作方向。
——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将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学区或集团化办学管理。积极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以小学、初中为主体,组建横向连通和纵向贯通的学区与集团。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辖区内相同或不同学段的学校组建成学区,促进学区学校间优势互补;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组建办学集团,带动区域内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发展。
学区化管理:一般是在县区范围内,按照因地制宜、地理位置相对就近的原则,将义务教育学校成片进行统筹,多校协同、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各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程建设等工作,切实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集团化办学,可以跨区域、跨学段实施,目标主要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学区化办学,主要是在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目标主要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内的集团化办学,要与学区化管理同步推进实施。
通过实施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可以探索完善办学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努力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